2011年7月11日 星期一

好文章分享──《時間用來做甚麼》高慧然

一直喜歡看副刊,看到一些寫得好,尤其有共鳴的文章時,那樣快樂很難形容。

最近係蘋果副刊發然了這位「高慧然」的作者,呢排的文都好得很呢!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_sub/art_main.php?iss_id=20110712&sec_id=12187389&art_id=15422538

************************************

貓之探險2011年07月05日



家中兩隻貓,性格截然不同,王子是宅男,金城虎則相對八卦。每次我打開大門,王子的本能反應便是躲到家中安全的角落,緊張地注視大門,以防外人進屋。金城虎正好相反,他會探出上半身,在門內窺視門外的世界。窺視了一兩年,大約覺得比較安全,這段日子,膽子變得更大了,我外出倒垃圾的話,他會跟出去,在走廊及電梯口逛逛。然後,趕在我前面跑回家中,在王子面前兜圈,一副「我探險回家了」的躊躇滿志。



有一次,我決定捉弄他,趁他在走廊閑逛的時候,快速關上鐵閘。這下子阿虎亂了方寸,夾起尾巴飛奔到家門外,一邊「喵喵」急叫,一邊用兩隻「手」用力拍門。從那以後,他再也不敢離開家門去走廊「探險」了。這跟我想像的完全不一樣,我以為追求自由是動物的天性,卻原來,寵物早已放棄了動物的天性。



我家樓下有一隻流浪貓女,每逢冬季,鄰居婆婆怕貓女挨凍,總會把她接到家中小住,然後,天氣暖和後再把她放回室外,還她自由。次數多了,天氣開始變暖的時候,貓女意識到婆婆會把她放走,就變得焦慮不安,在家中發脾氣,到處大小便,打爛碗碟。婆婆終於意識到,街貓更珍惜的是家庭溫暖,而非海闊天空的自由。現在,婆婆把貓女收養在家,有了安全感,貓女由烈女變成了乖乖女。



************************************

富孩子,窮孩子2011年07月06日



暑假到了,有團體替窮人的孩子犯愁,抱怨世界不公平,富人的孩子可以外出旅遊,可以參加各類興趣班,可以增廣見識,窮人的孩子則只能困坐愁城,遊手好閑,呼籲政府動用關愛基金及公帑讓窮孩子享受跟富孩子類似的假期生活,否則,會令窮孩子心靈受創,對他們的成長有負面影響。



團體還安排了窮家長和窮孩子在鏡頭前申訴他們的苦況。一個女人說她生了兩個兒子,興趣活動費用得交雙倍,「那我還要不要交租?」一個想學魔術的男孩則為他的貧窮身世自怨自憐。真是荒天下之大謬。



世上本無絕對公平,每個人由出生的那一刻起,便開始展開不公平的人生之旅,每一個人,由背景、家境,到智商、樣貌、健康程度……都不一樣,我們要爭取的,不是財富的平均分配,而是公正的社會機制。



奇連伊士活在接受英國媒體訪問時曾說,「如果我們能謹記沒有人會給我們任何東西,我們應該自己面對人生,那我想每個人都會過得比較好。」沒錯,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屬於自己的,應該自己面對自己的人生,以及人生中出現的所有問題。微薄的收入用來交租還是交孩子的興趣班費用,父母無能力支付昂貴的魔術道具費用時,應如何面對自己的興趣……這些,都是當事人必須自己面對、自行解決的問題,而不是把自己的問題推給社會。

************************************



窮孩子的假日活動 2011年07月06日

有團體認為富人的孩子參加假日活動,窮人的孩子無錢參加各類活動,長長一個暑假,只能夠困守愁城,這對窮孩子的成長不利。



不知道政客是如何得出不外遊不參加假日活動便等同於困守愁城這個結論的。無錢外遊,無錢參加興趣班,不代表就此喪失了對世界對生活的興趣,不外遊,也不代表要把自己軟禁在家中,望着四堵牆發呆。世界上,有許多活動或者免費,或者所費無幾,比如用心觀察日出日落,細察朝露如何打濕青草,去海邊捉彈塗魚,去郊外行山、遠足……



無錢外遊,也不代表與世界隔裂了關係,圖書館的書免費借閱,長長一個暑假,小孩子,可以透過書本看到多麼浩大的世界!



無錢外遊,也不代表與身邊的人斷絕了交往與交流,家長與孩子、孩子與朋輩正好有了機會好好溝通,增進了解,這何嘗不是另一種增廣見聞?



令窮孩子不快樂的,不是貧窮本身,而是各懷心事的政棍極力強調金錢的作用,並努力誇大貧與富之間的差別。這才真的對窮孩子的成長,對他們價值觀的形成不利。



接受世界是不公平的,接受每個人生而不平等,然後,自己的人生自己面對,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這樣的人生,有奮鬥的方向和目標,這個,也正是奇連伊士活說「每個人都會過得比較好」的意義之所在。

************************************



跟港孩拍拖2011年07月11日



港孩不壞。在父母家人過份保護、過份照拂下長大的港孩,最大的問題是過度依賴,責任感欠奉。港孩只宜用來做朋友,不宜用來拍拖,更不宜用來託付終身。



跟港孩拍拖,就是跟他全家人拍拖;跟港孩同居,就是跟他全家人同居。由穿甚麼衣服,到養幾頭寵物,全家人均可指指點點。情侶間的私密對話,亦成為一大家子的話題。並且,不經當事人同意,可隨時公開。



跟港孩拍拖,順利的話,被全家人接納,成為對方家族一份子,最好沒有自我。萬一分手,則全家一起失戀,兩個人的事,變成一個家族的事,父母兄長均有資格以受害人姿態橫加指責。



本來,愛情如生命,生老病死乃逃不脫的宿命,不論因為任何原因,愛情死了,就是死了,由當事人自行處理就好。偏偏港孩的愛情是一家人的事,一個人被分手,製造出一大家子男的女的老的壯的苦主,港式拍拖,認真喧囂。



數個月內狂銷近一萬五千冊的《細味人生100篇》其中一篇文章「人生如鏡」提到,人生就像一面鏡子,你對着鏡子笑,鏡中人就對你笑;你發怒,鏡中人也會向你展現怒容。一大家子苦主因愛成仇,本想令別人難堪,結果,全家人都顯得惡形惡相,不但無法維護港孩,反而嚇退未來有可能出現的女孩。日後,還有誰敢跟這麼一大家人拍拖?

************************************



時間用來做甚麼?2011年07月12日



署名「一位讀者」的讀者回應我的專欄文章「窮孩子的假日活動」時寫道,「人生的每時每刻,都是生命的經歷,沒有浪費不浪費的。仰望天空,我們就擁有藍天白雲。到海邊去,我們就擁有大海。行山去,我們就擁有大自然。到公園去,我們就擁有花園。到樓下去,我們就擁有玩樂場……」寫得實在太好!我們缺乏的,不是生命的經歷,而是感受生命經歷的心境。



一直以來,我們被要求將時間用來做「有意義」的事情。而所謂的「意義」,在功利社會,往往以利益作論斷,做每一件事,總有強烈的目的性。把時間用來做沒有功利目的事,便是虛耗光陰。



由孩子開始,要參加各類「興趣班」,從語言,到數學,到音樂,到運動,莫不以功利為目的,與孩子的興趣其實無關。每一個孩子,與生俱來的興趣其實是玩樂。用眼睛去觀察萬物變化,用手指去感受泥與沙的分別,用耳朵傾聽蟬鳴與蛙叫……可是,還有多少父母會允許孩子把時間「虛耗」在這些無法取得級別試證書的事情上?



撇開功利目的,時間從來不會被浪費,與心愛的人共聚,時間培植了情感;與朋友聚餐,時間增進了友誼;抬頭仰望星空,時間讓我們與大自然親近;甚麼也不做,時間用來享受那一刻與自我相處的恬淡……生命只有一次而已,時間,應該用來做我們最愛做的事情。



************************************

每天,世界在變,人在變,社會的價值觀也在變,只是偶然驀然回首,看看自己,看看身邊曾經要好的人,往往真的會嚇了一跳!

是忙?是忘?還是亡?

如果各人有同一步伐,不會有問題,但若否的話,能看清是否件好事?

我不能把樣樣事說得清楚明白、我也沒智慧去解釋一切、甚至自己也不明所以。

但從來我都只是想隨心而行,做一些我想做的事,過一些我想過的生活。

我有我的快樂方式,縱別人不明白,也不以為然,於我的確難免會有點點介意,但既然一切也非我所能控制,只好繼續按心意的軌道走,只要不後悔便好!


2 則留言:

  1. 小豆靚鳥.Elegante pájaro2011年7月17日 上午9:20

    very nice 文章!! 有意思!
    [版主回覆07/18/2011 14:22:00]尤其講港孩小朋友果幾篇,我估你同我都會特別有感觸!

    回覆刪除
  2. 愛海闊天空‧自由翱翔2011年7月17日 晚上9:07

    我也有看她的文章的, 對於"富孩子,窮孩子" 這幾篇的文章有特別深的感受, 還記得我們成長的時侯, 多數同學也沒有機會出外旅行, 我們還是很開心的渡過假期. 我相信只要找到一些意義的活動, 如做義工, 那裏能夠學到和體會並不比出外遊學的少.
    [版主回覆07/18/2011 14:31:00]宜家社會好有趣,政客為爭取選票,成日高呼似是而非的口號,巿民又會覺得真係咁,行萬理路固然好,但未有機會行也不代表什麼,努力做好自己,要增長見聞知識有千萬種方法!佢地咁仲會令到新一代的價值觀扭曲晒,唔去努力囉。 我聽唔少人話一畢業第一件事要做的事就係申請公屋!買樓係做樓奴,政府應該要起多些公屋俾巿民等,係,但我覺得要俾都應該俾果d住籠屋、板間房的老弱婦孺先啦,唔通俾個有屋住、有能力的後生細仔咩!聽都激氣!

    回覆刪除